袁利群 美的(袁利群)

sddy008 干货分享 2022-11-14 77 0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袁利群》的内容,值得各位参考。寻找好的一只好股票其实可以简单概括为寻找真正有巨大成长空间的公司的过程,不过,选对股票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对于新手小白来说,想要快速积累炒股经验,敬请关注美盛财富通,为你带来实用的干货!

文章目录导航:

2019年关于个税改革方案专家解读

专家聚焦个税改革

“不能只盯工资薪金要统筹考虑”

“简单地提高起征点是不公平的,一个人的工资五千块钱可以过日子过得不错,如果还要养孩子,甚至还要有一个需要赡养的老人,就非常拮据,所以统一减除标准本身就不公平,在工薪所得项下持续提高减除标准就不是一个方向。”昨天,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了个税改革的问题。

,我国实现个人所得税收入为8618亿元,同比增长16.8%,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我国税收体系中的第四大税种。针对个税改革的问题,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热烈讨论,舆论积极探讨,观点激烈交锋,就像楼继伟部长说的,“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这个事情很复杂”。

关键词改革呼声

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要不要个税改革?几乎所有声音都指向尽快改革,而且关乎老百姓的获得感。

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指出,2011年,我国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每月2000元上调至3500元,此后的四年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上涨8%以上,个税起征点却一直“岿然不动”。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赣县五云镇镇长明经华和普遍工薪阶层一样表示“压力山大”,她认为,在公务员工资和企事业单位工资调整以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也应该随之上调。“实际上物价上涨,各方面生活成本也高了,标准不提高的话,对于我们这种基层的人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报道明确期待个税改革早日落地,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

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援引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的建议,未来的综合税制征收还要继续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总体来说,就是保证中低收入阶层减轻负担,让高收入阶层多纳税,特别是富人要多纳税,通过调节使高低收入之间的基尼系数有所缩小。

《证券日报》援引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袁利群的观点指出,税收是一个再分配的手段,通过这样的个税改革,员工所得收入有了增加,也有利于消费的拉动。

关键词综合税制

以家庭为单位征个税

“十三五规划”指出,“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舆论也契合这一大方向,即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

《中国之声》首先“科普”了何为“综合税制”——分类税制是我国目前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综合税制则考虑了纳税人的家庭负担,将赡养人口、按揭贷款等情况计入抵扣因素。接着,援引全国政协委员张国俊的说法,“很多发达国家有很多扣除的费用,比如说孩子的教育费用、商业保险、医疗费用可以扣除,甚至你搬家的费用都可以扣除,还有很多扣除项目。咱们国家现在很多都不能扣除,这个不合理”。

《劳动报》的报道中,全国人大代表樊芸举了一个上海的例子。一位白领年收入为35万元,在上海处于中上水平。但是,妻子因身患癌症,女儿刚刚考上研究生。这位白领每年要交64940元的个人所得税。如果以家庭计算,其全家年收入平摊到每个人身上,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2万,每人每月交税690元,一年能节省4万余元。据其了解,在妻子患病后,这位白领每月收入几乎全部用于治疗,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

关键词起征点

是否可以提到

每月5000元起征?

如何个税改革?大部分的声音都指向提高起征点,且大多数都认为每月5000元是一个合理的数字。

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全国人大代表翟友财建议,随着房价、物价不断上涨,目前每月3500元个税起征点已经明显偏低,提到每月5000元较合时宜。

据《信息时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华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沙振权,今年两会提案是《减税收削预算确保供给侧改革取得实效》。他认为,供给侧提供了价格适宜的优质商品,就需要需求侧对这些商品进行消化。为了刺激这部分需求,应当对个人消费者予以减税。建议个税起征点提高到每月5000元。

关键词“二孩”家庭

减轻生育

二孩家庭的负担

楼继伟部长特意提到了“二孩”家庭,认为这属于个税改革涉及的重点难点。很多舆论声音也认为个税改革,应该倾向于减轻二孩家庭的负担。

《澎湃新闻》援引了上海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兆安的表述:“如何从可以生二孩,到愿意生二孩,尤其对于年轻双职工家庭、城市白领阶层,至少在涉及社会保险、税收优惠等方面,都应该做出相应调整,其中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首推个人所得税。”

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摘录了全国人大代表李碧影的观点,她认为如果一对夫妇是没有孩子的,个人所得税可以按照每月3500元起征;如果这对夫妇有一个孩子,是不是就可以从每月5000元起征;而如果生了第二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否可以再提高,从每月7000元起征。

《羊城晚报》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他认为个税征收不能光看一个人的收入,还要看配偶一方有无工作收入以及他的负担多重——是负担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以及要不要赡养父母。有的独生子女夫妻可能要赡养两对父母。所以应当以家庭为单位征收,这样能减负并促进其生育意愿。

数说

个税

1994年,我国正式建立了

个人所得税制度

,我国实现个人所得税

收入为8618亿元,同比增长16.8%,是1994年的16倍

2011年,修订每月3500元的免征额,五年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的上涨幅度都在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至今累计上涨幅度在10%以上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将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预计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

专家观点

不是提不提

扣除标准问题

而要统筹考虑

楼继伟部长在发布会上表示,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已经提交国务院。而如何具体改革,是否要提高起征点,楼继伟部长的回应很明确——“简单地提高起征点是不公平的”,有舆论对此表示支持。

《羊城晚报》发表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的署名文章,他认为,上调个税起征点不利税制改革推进,如果今年提到了每月5000元,说不定明年就有人提出要增加到每月7000元。在起征点全国统一的前提下,起征点越高,欠发达地区的省市就越征收不到个税,这些省区就越无法通过个税来实现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目标,甚至对全国的个税收入造成影响。个税是国家调节全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重要手段,倘若因为起征点的提高而使得政府收不到个税,就不利于税制改革的稳步推行。

中国人民大学 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中国税务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岳树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其实这个不叫起征点,应该叫扣除标准。而且个税改革,不是提不提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的问题,而是要统筹考虑的事情。”

岳树民认为,很多人觉得提高扣除标准就是照顾低收入者,但其实这是不准确的。他举例说,比如将扣除标准每月提高了1000元,那么需要纳的税低收入者税率3%,每月少交30元,高收入者税率45%,每月少交450元。“所以单纯提高扣除标准,并不能解决收入公平问题,也不能照顾低收入者。如果一个人月收入低于3000元,提高扣除标准跟他也没有关系。低收入者需要靠社会保障来支持、依靠财政转移性支出。”

岳树民强调,个税改革不能只盯着工资薪金税收,还有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税、财产租赁所得,都需要全局考虑。 ;

格力,没有未来

格力在资本市场堪称伟光正的典范。

根据WIND数据显示,格力自1996年上市后,累计实现净利润1750.5亿元,累计现金分红616.11亿元,分红率高达35.2%。

在铁公鸡扎堆的资本市场,实属难能可贵。

有一位堪称正道之光的董事长,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承诺给8万员工买房,高呼企业的底线是良知,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刚公布的业绩快报,同样体现出格力的担当,一番腾挪把年报搞得漂漂亮亮,更不用说刚推出的超大规模员工持股计划。

这将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长期稳定 健康 发展……

这样的格力谁不爱?

没成想,格力却混成了重度ED患者。

丧失成长性的格力,已高位横盘整整两年,反观曾经的小老弟们,美的绝尘而去,海尔也在蒙头狂追,把曾经的老大哥按在地方反复摩擦。

这一切,都是因为格力在多元化上的惨败。

甭管质量多NB,消费者多认可,没增长潜力就是最大的原罪。

那么问题来了,格力多元化无法突围,这锅该谁背?

先说观点,2021年的格力并不会差。

2020年的格力,君临倾向于用2015年作对比。

受热夏诱惑,2014年空调市场零售额增长了13%,空调企业们信心爆棚,内销出货量同比增幅高达27%,导致库存高企,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000万台。

高库存必然带来价格战,坐拥全行业半数库存的格力,自然亚历山大,特别是2015年经济增速放缓叠加房地产下行,这谁受得了?

为去库存,格力率先发动了价格战。

美的、海尔、志高等纷纷响应,“万人空巷抢空调”活动整得风生水起,连发改委都受不了这群铁憨憨赶紧制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空调全行业扑街。

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5年国内家用空调产量10385万台,同比下降12%,累计销售10660万台,同比下降8.6%。

董阿姨傻眼了,年初还坚称“全年增长200亿目标不变”,6月已经只能口嗨“年底或许会有惊喜”。

这惊喜的确够大,格力罕见地业绩暴跌。

但董阿姨不愧是营销大王,丧事喜办玩得贼溜,把2015年业绩做低后,放出豪言“三年再造一个格力”。

好家伙,居然真的被她做到了。

我董阿姨威武。

董阿姨玩的就是压库存那套,毕竟格力的经销商都是董阿姨带起来的,削峰填谷,均衡产能自然不在话下。

2018年,果然达到2000亿元,就是这么精准。

可这玩的就是数字 游戏 ,销售数据已经失真。

如果以2014年为基准数,格力从2014年到2019年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7.45%,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也只有11.77%,增速并没有想象的高。

格力死命压库存就是在透支增长潜力,均衡产能反而把业绩搞得跌宕起伏,贼刺激。

格力那两年的辉煌,就是以压库存为代价。

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9年6月,空调行业总库存4823万台,其中格力占到2247万台,接近50%。

能咋办呢?

价格战继续走起。

2019年11月27日,格力再掀“百亿大让利”活动,三级能耗的“优质”空调疯狂让利消费者,成功实现双赢。

2020年的疫情和2015年的空调寒冬何其相似,再次成为空调企业们去库存的良机,得以轻装上阵。

千万别扯格力的新零售转型,那就是在欺负老实人。

格力线上渠道的建设秉持着当年自建分销渠道的思路,即必须掌握渠道的自主权。

正如董阿姨所说:

“格力有3万家门店,关乎上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如果说我们直接走线上,把线下抛弃掉,就会造成上百万人失业,这是绝对不能选择的。

我希望通过直播‘唤醒’经销商,改变过去的思维,跟上这个时代,真正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

格力虽然在国美、天猫有自营平台,与京东、苏宁也采取“平台买断”的方式合作,但格力商城的建设仍是重中之重。

原来格力的销售渠道为格力电器总部—各地销售分公司—格力代理商—格力专卖店。

格力新零售模式就是格力董明珠店以工厂总代的角色,直面消费者和零售商。

为打造格力董明珠店,格力商城运营主体已全面向其倾斜,点击格力商城网址时,直接就移步至格力董明珠店。

董阿姨搞直播带货也是以格力董明珠店为主体,并取得13场直播476亿元直播金额的骄人战绩,占到格力销售额的1/4。

但骄人战绩的背后,仍是在去库存。

董明珠店的运营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消费者通过观看直播,进入“格力董明珠店”直接下单:后台将订单直接分发至消费者所对应区域的经销商,由经销商进行发货与安装。

一种是经销商线下引流至格力董明珠店:格力三万家门店同步直播,经销商让线下门店购买的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引流至董明珠店上购买,系统会识别出二维码所对应的经销商。

这能叫直播带货?

再说兜过来转过去,还不是经销商发货。

如果抛开直播带货的加成,格力董明珠店作为微信小程序,有那样的流量支撑格力新零售渠道建设?

带着这样的疑问,君临好奇进入格力董明珠店的秒杀专场,看到这款悦风-II销量高达91304件,颇感震惊,貌似很不错啊。

但再细看,全是在凌晨刷出的好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水军,我劝你善良!

抛开董阿姨“刷脸”的业绩,格力董明珠店的真实销售情况仍“有待观察”。

大概率,格力的改革只是革了个寂寞。

格力秉持“高质量、高定价”的原则,与茅台层层加码的经销商制度类似,和不让中间商赚差价的电商天然尿不到一个壶里。

格力必须掌控渠道自主权的打法,也与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格格不入。

格力再牛,还能强过阿里、京东不成?

缺乏互联网思维的格力,终究难以线上称雄。

格力的经销商制度和专卖店体系确立了线下强无敌的优势,可以和苏宁、国美的家电连锁渠道相抗衡。

可时代变了,苏宁都爆雷了,别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了。

2020年,空调线上市场累计销量占比为53%,首次超过线下,如果不是空调需要安装,线上占比只会更高。

要知道在2015年,线上占比只有16%。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的双杀格力毫不稀奇。

不止如此,格力最引以为傲的是赚钱效率,常年保持在30%+的ROE碾压全行业。

可在2019年,这最后的骄傲也被美的击碎,ROE被美的超越,2020年更是没眼看,去库存下的格力就是这样辣眼睛。

在空调天花板隐现的大背景下,玩销售返利的格力活活把自己玩成了周期股。

而2021年,则是复苏期的到来。

2016年,格力营业收入只增长了9.5%,净利润却增长了23.39%。

主要原因就是去库存后的格力,不需要再打价格战,依托低成本优势和品牌溢价,净利率快速回升。

毕竟格力在产业链的利润占比远非其他企业可比,零售端稍有回暖,就能吃喝不愁。

如果遇到2017年那种零售端销量爆表的年景,经销商们疯狂补库存,格力还能肥一波。

在这轮去库存中,格力搞“百亿补贴”等价格战,净利率从2019年Q3的14.33%迅速下降至2020年Q1的7.74%。

同时根据艾肯家电网数据,2020年国内空调市场出货量仅为8300万套,同比降幅超过10%,格力自然业绩凉凉。

好在2020年Q3以来,空调行业消化完库存,转向补库存周期,线上零售均价已开始回升。

对格力来讲,显然又到了一轮景气期的起点。

加上2021年的宏观经济,远比2016年要好,行业景气度不会差,格力量价齐升是大概率事件,业绩非常有保障。

这也是君临短期空翻多的原因所在。

可格力的长远发展仍然堪忧。

先说空调行业,2018年后已趋于饱和,进入缓慢增长时代,再吹空调赛道多优秀都是枉然。

相比城镇家庭142台/百户的空调保有量,农村65台/百户显然更值得期待,这从拼多多的崛起就可看出。

到四五线城市去,到广大农村去,那里的市场大有可为。

特别是当年如火如荼的家电下乡带来的高增长,接下来正是置换的高峰期。

可这波下沉红利,注定只能是进入美的碗里。

毕竟高质高价的格力,早已退出低端市场的竞争,要不然也不会有奥克斯的异军突起。

白电技术迭代慢的特点,也注定了掌握核心 科技 的格力,护城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深,要不然也不会被美的双杀,总不能说消费者都眼瞎吧。

而抛开空调外,格力再没拿得出手的。

这样说,可能很多人不服,要拿格力的智能制造说事,毕竟格力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黑 科技 逼格满满。

董阿姨也非常自豪,在不同场合宣称:

“靠金钱买不来核心 科技 ,靠市场也换不来核心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的发展要坚持走自主创造的道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应对未来国际竞争绕不过去的环节。”

这话绝对没错,从美国卡我们脖子就可看出核心 科技 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可如此NB的黑 科技 ,你得支棱起来啊。

从格力的主营业务构成看,空调+其他(补充)+其他的营收占比超过96%。

其他类,全是配套空调的产业链企业:

凌达压缩机,新元电子(电容)、格力电工(漆包线/电子线)、励高精工(阀件)、芜湖格力精密(铸件)……

单吊空调痴心未改。

智能装备呢?

2018年,营收31.09亿元,营收占比1.57%;

2019年,营收21.41亿元,营收占比1.08%;

2020年H1,营收2.09亿元,营收占比0.3%。

就这?成长性何在?能指望?

就算是全产业链闭环,黑 科技 主要用于赋能其他业务,可空调业务也没高歌猛进啊。

华为的5G、芯片、光模块等业务牛吧,也是靠终端业务撑起来啊,通信业务撑不起就换手机,手机被制裁就换 汽车 。

IDM的三星同样如此。

智能制造不能光靠嘴说吧,这如何撑得起董阿姨的6000亿小目标。

指望多元化?洗洗睡吧!!!!

2018年,生活电器营收37.94亿,占比1.92%;

2019年,营收55.76亿元,占比2.81%;

2020年H1,营收22.19元,占比3.19%。

没救了,彻底宣告失败。

最令人费解的地方就在这里,为啥美的多元化能成,海尔多元化能成,掌握核心 科技 的格力反而干不成?

原因很多:

起步较晚,产品线混乱,品牌定位不清晰,对年轻消费群体和新流量不够重视……

可这都是在扯淡,就是管理和人呗。

看看华为,通信设备做到全球最强后,要生产手机就把手机做到能与苹果三星相抗衡,要设计芯片就很快冲到全球前十,要布局 汽车 市场就快速推出智能 汽车 ……

还都是跨行业,华为如何能做到?

IBM帮华为打造的现代管理体系;

全员持股模式,所有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红利。

美的能成功,就是因为学华为学得最像。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以方洪波为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执掌美的后,搭建了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做到人尽其才。

以美的事业部制为例,灵活度和独立性非常高,当公司想发展哪些领域时,就会单独设事业部,新部长带头冲锋,颇有华为集中力量对同一个“城墙口”冲锋的味道。

胜则重赏,败则换人。

其次,美的实行了“常态化”的员工持股制。

美的从1999年开始实施,至今已形成涵盖各级人员的激励体系。

仅上市后,美的就进行了20次激励计划。

针对核心管理层的股权绑定计划,直接送出11.3%的股份,其中方洪波占比2.13%;黄健占比1.78%;袁利群占比1.42%……

针对研发人员和中低层骨干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累计拿出8.98%的股份搞了七期,激励对象高达7740人次。

光这两项就是超20%的股份,按现有股价值1200亿元。

这就是拿上千亿砸人,砸到核心管理层身上,砸到各级管理人员身上,砸到业务技术骨干身上。

更别提美的还在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合伙人计划,变着法激励。

宗旨就是砸到你服气。

高管和骨干们与公司利益高度绑定,当家作主热情高涨,战斗力自然嗷嗷地。

美的收购式多元化常被诟病,可在这群战狼带领下,美的收购了就能消化,消化了还能更进一步,这才是美的最NB的地方。

ROE已超过格力,还不能说明问题?

现代管理体系和壕无人性的员工持股制,才是美的实现多元化发展的关键。

格力如何做的呢?

普通员工,别提了。

从格力2019年年报看,人工工资49.43亿元,占营业成本的4.86%,对应的生产人员67113人,人均年薪7.36万元。

美的人工工资97.12亿元,占营业成本的6.2%,生产人员110568人,人均年薪8.78万元。

同样在流水线流汗,凭啥工资少20%?

别嚷啊,要给8万员工分房呢。

两年过去,据说首批3000套人才公寓已经快完工了……

还是格力员工的评论经典,应该是两套,说一套,做一套。

但格力员工也别太灰心,至少格力加班时想着你们,销售手机时想着你们,直播导流时想着你们……

对比研发费用。

格力58.91亿元,技术人员14251人,人均研发费用41.34万元;

美的96.38亿元,研发人员13727人,人均研发费用70.21万元。

格力员工真是老黄牛的典范。

再看股权激励,戳眼吧。

格力只搞过一次,还是搞股权分置改革的2006年,609人分享整整570.6万股。

美的数百上千亿砸下来,能比?

光有大棒没胡萝卜,还多元化,还指望在格力诞生余承东、何庭波……

打工人,尽好自己的本分吧。

鼓吹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不要看一个人说了什么,要看她做了什么。

在格力的发展过程中,谁最受益呢?

以京海担保为首的经销商们。

在格力层层加码的经销商体系,经销商们赚得盆满钵满。

可在线上渠道为王后,格力的经销商体系已沦为负资产,是格力扩展线上渠道的最大障碍,敢动渠道就死(减持)给你看。

更别说经销商们组成的京海担保,在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得到格力10%的股份,分红拿到手软。

但这事全靠董阿姨推动,京海担保自然要投桃报李,双方利益深度捆绑。

2017年,董阿姨组团投资珠海银隆,以10亿自有资金加上北京燕赵汇金转让合计持有珠海银隆17.46%的股份。

如果以董阿姨0.74%的格力股份,从2008年至2015年分红额为2.08亿元,薪酬也只有3702万元,哪来的钱?

董阿姨自称是“举债”投资,燕赵汇金点了个赞。

2019年,高瓴以417亿元受让格力15%的股份,成功入主格力,协议内容也很有意思。

格力管理层组成的格臻投资以13.94亿元认缴珠海明骏6.3794%的出资额,同时以10.32亿元受让珠海博韬持有的珠海明骏4.7236%出资额,即合计以24.26亿元持有珠海明骏11.1%的出资额,间接持有上市公司1.665%的股份。

按当时的股价,对应的市值高达57亿元,这33亿的差价就是给管理层的大红包。

同时格臻投资还以430.5万元享有珠海明骏41%的GP份额,不仅能继续掌控格力,还能获得相应的收益分成和基金管理费。

而在格臻投资中,董阿姨持有95.48%的股份,这所谓的管理层全被董阿姨代表了,暂且不论出资额来自哪里,董阿姨已经成为最大的赢家。

格力的控制权远也比想象的值钱。

而就在最近,董阿姨还这样说道:

“我们是创造平台,能不能成为接班人不是我说了算。

曾经有几个人比较有希望,但是权力一旦释放给他以后出现了问题,第一他自己没有掌控能力;

第二是没有精神,他按照普通人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第三是有权力了以后,却把权力做成自己的平台。

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所以这就是董阿姨想方设法搞“去朱江洪化”,通过格力手机、格力董明珠店等方式深度捆绑格力的原因?

余子碌碌,唯董阿姨乃明主矣!

连望靖东和黄辉都先后离职,谁还能阻挡董阿姨的步伐?

高瓴尽好美男子的本分吧,董阿姨守成还是没问题滴。

但格力的未来,真的还未来。

北方工业大学的知名校友

钱永强,1972年生,1994年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之一,1993年,在其上大学四年级时开始在新东方教书,是新东方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1997年在耶鲁大学商学院攻读MBA, 2000年回到新东方先后出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副总裁,副校长等职务。

王中军,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91级校友,是2013年底刚建成的南极泰山站的设计者和建造者。

胡生杰,2005年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2008年9月创办逸贝网。

饶为国,1988.09——1992.07,北方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设专业学习,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副市长。

宗文,1986.09——1990.07,北方工业大学管理系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学习,现任贵州省铜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汪海洲,1984.09——1988.07,北方工业大学工业学部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现任甘肃省白银市委副书记、市长。

谢英亮,1982年在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部企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江西理工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在2003.3—2013.2期间任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院长、MBA教育中心主任。

刘东海,北方工业大学86级物理专业,全国最大的手机连锁企业迪信通的 创始人。

赖晓南,北京携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西部知识产权教育基地秘书长。

袁利群,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87-2班,现任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2010中国CFO年度人物

张新民,男,汉族,1962年12月生,北京市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3年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变化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2009年5月被任命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韩亚红,女,工学硕士,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现任北京汽车博物馆信息中心负责人。

李健,男,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管理工程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等职,一直从事计算机、经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应用工作,2005年获江西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以上就是关于《袁利群》的全部内容了,想要学习更多的炒股知识,敬请留意我们的网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