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加偏旁(宣力)

sddy008 干货分享 2022-10-29 84 0

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进入股市进行投资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投资来实现自己资产的保值增值,这就对我们选择何种股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为所选择的股票除了防范风险。接下来,美盛财富通分享《宣力》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章目录导航:

北京宣力投资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北京宣力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04月04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投资管理等。

法定代表人:隋莉

成立时间:2006-04-04

注册资本:4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000009463094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25号院6号楼内101房间

宣字取名寓意和吉凶好不好?宣跟什么字一起取名好?

对于宣字取名相信大家不会陌生,无论是在男孩还是女孩的名字中我们都能经常看见这个字,不过宣字如此受欢迎却并不意味着人们真的知道它的含义,那么宣字取名的寓意和吉凶到底好不好?如果你对宣字取名感兴趣的话,不妨跟随我一起了解看看宣跟什么字一起取名才好呢?

宣字的寓意和吉凶

首先宣字的读音就是平声调的xuān,它的本义是指散步和疏导的意思,除此之外还有古代帝王的大室,用在人名中的含义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寓意,预示着孩子未来将会成为卓尔不凡有丰功伟绩的人,一般情况下用在男孩的名字中居多,女孩的话需要搭配性别特征更加明显的字眼。

宣字的五行属性

从宣字的整体字形结构难以判断它的五行属性,实际上宣字在五行中属金,所以在用宣字取名的时候要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合理搭配,一般情况下宣字适合与属金或者是属水的字搭配,但是要尽量避免属火的字眼,否则将会使得孩子的命格受到影响变得一波三折坎坷曲折。

宣跟什么字一起取名好?

【宣廷】

廷字的本义是指在古代受潮问政的地方,用在名字中的引申含义有公正严明的意思,与宣字搭配更是寓意着男孩将会富有正义感成为顶天立地的人。

【鸿宣】

正所谓鸿宣凤翥,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指高风亮节令人称赞的品格,而鸿宣也给人朗朗上口响亮强劲的感觉,名字的寓意也有旺盛吉祥之义。

【宇宣】

宇字是常见的男孩取名用字,而它的本义也是指房屋给人器宇轩昂有担当的感觉,与宣字搭配将男孩的气度不凡翩翩君子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宣镱宣斐 宣圣 宣凉

宣珈 宣语 宣濠 宣麒

宣栾 宣铭 宣雨 宣涵

宣燃 宣畅 宣淼 宣为

宣壮 宣明 宣炫 宣亨

宣强 宣逸 宣麟 宣非

宣顼 宣筠 宣杰 宣壹

宣芸 宣骅 宣洱 宣之

宣童 宣琦 宣武 宣宁

宣楠 宣诺 宣闯 宣辉

辞宣鹏宣豪宣石宣

辰宣峻宣诗宣若宣

芫宣同宣琪宣旨宣

杨宣臣宣晟宣淇宣

昂宣竹宣词宣斌宣

齐宣屹宣力宣夫宣

荧宣南宣晖宣迪宣

敬宣昕宣一宣达宣

下宣烨宣慧宣蓬宣

明初六公、二十八侯——大明功赏

大明洪武三年十一月初七日,征虏大将军中书右丞相、信国公徐达、左副将军、浙江行中书省平章李文忠奉诏各自从北方班师回京。

初八日早朝,太祖驾临奉天殿,皇太子、亲王侍,百官朝服陪列,徐达率诸将上《平沙漠表》,接着李文忠上《贺表》。狠狠吹捧了下太祖皇帝的丰功伟绩。

太祖自然高兴,当廷宣布了大封文武功臣的决定,确定了封功原则。群臣欢呼,各自分头准备封功的大事。

洪武三年十一月初九日早晨,太祖率群臣以武成告于郊庙,诏谕文武群臣 :

尔等戮力王家,着有茂绩,非有世赏,何以报心。朕已命大都督府及兵部官,禄诸将功绩,吏部定勋爵,户部备礼物,礼部定礼仪,工部造铁券,翰林撰制诰。明日是仲冬丁酉之吉。诸臣各宜明听朕言。

次日五鼓,太祖临奉天殿。皇太子及诸王、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徐达率文武百官朝礼毕,分列丹墀左右。太祖诏谕群臣:

汝等其听朕命,朕今日定封行赏,非出己私,皆仿古先帝王之典,筹之二年,以征讨未暇,故至今日。思昔创业之初,天下扰乱,群雄并起,当时有心于建功立业者,往往无法以驭下,故皆无成。朕本无意天下,今日成此大业,是皆天地神明之眷佑,有非人力之所致。

然自起兵以来,诸将从朕被坚执锐以征讨四方、战胜攻取,其功何可忘哉?今天下既定,是用报以爵赏,其新附将帅之有功者,亦如之。凡今爵赏次第,皆朕所自定,至公而无私。

如御史大夫汤和,与朕同里闬,结发相从,屡建功劳,然嗜酒妄杀,不由法度;赵庸从平章李文忠取应昌,其功不细,而乃私其奴婢,废坏国法;廖永忠战鄱阳时,奋勇忘躯,与敌舟相拒,朕亲见之,可谓奇男子,然而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向,以徼封爵;佥都督郭子兴不奉主将之命,不守纪律,虽有功劳,未足掩过。此四人止封为侯。

平章李文忠总兵应昌,逐前元太子远遁漠北,获其皇孙、妃嫔、重宝,悉归朝廷,此功最大;御史大夫邓愈自幼相从,屡更任使,虽经摧挫,口无怨言。此二人者,宜列公爵。

左丞相李善长虽无汗马之劳,然事朕最久,供给军食未尝缺乏;右丞相徐达与朕同乡里,朕起兵时,即从征讨四方,摧强抚顺,劳勚居多。此二人者已列公爵,宜进封大国,以示褒嘉。余悉据功定封。

《书》云: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今日所定,如爵不称德、赏不酬劳,卿等宜廷论之,无有後言。

大明朝爵位分公、侯、伯三等,有流有世。封号有四等:辅佐太祖定天下者,叫做开国辅运推诚(成祖时,做了修改,从成祖起兵立功的,叫做奉天靖难推诚);其余为奉天翊运推诚,奉天翊卫推诚。

文臣统一为守正文臣,武臣统一为宣力武臣。岁禄以功劳大小区别。已授封而又有功劳者,仍爵或进爵,同时增禄。有才能而且贤德的,充京营总督、五军都督府掌佥书、南京守备或出充镇守总兵官,否则食禄奉朝请而已。年幼而嗣爵者,一律先到国子监读书学习。

就这样,大明朝确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封功制度体系。遂封李善长等六人为公爵:

李善长: 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左丞相兼太子少师、宣国公,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封韩国公,参军国事,食禄四千石。

徐 达: 征虏大将军、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兼太子少傅、信国公,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进封魏国公,参军国事,食禄五千石。

常 茂: 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开平忠武王,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郑国公,食禄三千石。

李文忠: 荣禄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

冯 胜: 银青荣禄大夫、都督府右都督兼太子右詹事,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宋国公,同参军国事,食禄三千石。

邓 愈: 荣禄大夫、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同参军国事,食禄三千石。

以上即明初六公,全部令子孙世袭,只有常茂,如无子嗣,即以兄终弟继的形式世袭。各赐 诰命铁卷,由中书宣读卷文。

封汤和等二十八人为侯爵,各给丹书铁券,皆世袭罔替:

荣禄大夫、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汤和,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中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荣禄大夫、同知大都督府事唐胜宗,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延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荣禄大夫、同知大都督府事陆仲亨,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吉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资善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左丞周德兴,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江夏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荣禄大夫、燕相府左相兼同知大都督府事、北平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华云龙,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燕相府左相,兼北平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封淮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骠骑上将军、副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事顾时,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济宁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资善大夫、秦王相府左相兼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耿炳文,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秦王相府左相,仍兼陕西行省右丞,封长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镇国上将军、佥大都督府事陈德,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镇国上将军、佥大都督府事郭子兴,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巩昌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昭勇大将军、平阳卫指挥使王志,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六安侯,食禄九百石。

明威将军、朔州卫指挥使司副使郑遇春,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荥阳侯,食禄九百石。

镇国上将军、佥大都督府事费聚,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平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镇国上将军、佥大都督府事吴良,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江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资善大夫、吴王相府左相兼佥大都督府事吴祯,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吴王相府左相,封靖海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资善大夫、中书右丞兼太子副詹事赵庸,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南雄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兼同知詹事院事廖永忠,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德庆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荣禄大夫、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俞通源,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南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荣禄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华高,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广德侯,食禄六百石。

荣禄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杨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营阳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推忠翊运宣力怀远功臣、光禄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蕲国武义公康茂才之子铎,授荣禄大夫、柱国,封蕲春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中奉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朱亮祖,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中奉大夫、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傅友德,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颍川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兼同知詹事院事胡美,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豫章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荣禄大夫、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韩政,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东平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中奉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黄彬,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宜春侯,食禄九百石。

荣禄大夫、山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曹良臣,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宣宁侯,食禄九百石。

资善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右丞梅思祖,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汝南侯,食禄九百石。

中奉大夫、山东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陆聚,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河南侯,食禄九百石。

以上全部令子孙世袭。惟有华高的儿子,许令承袭食禄米五分之四;康铎嫡终,如无後嗣,庶长及之。康铎为康茂才子,茂才随大将军徐达征西北,在定西沈儿峪大败元将王宝宝,班师途中,在西安病逝,子康铎世袭。赐众人诰命铁券、文绮及帛如下:

李善长、徐达各百疋,常茂八十疋,李文忠六十疋,冯胜八十疋,邓愈六十疋;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各四十疋,华云龙三十疋,顾时、耿炳文各四十疋,陈德、郭子兴、王志、郑遇春各三十疋,费聚四十疋,吴良、吴祯各三十疋,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各二十四疋,华高、杨璟二十二疋,康铎、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汪兴祖各二十疋;佥都督金朝兴、平章李思齐各一十四疋,平章李伯升十六疋,参政戴德、曹兴各二十四疋。

另赐征进回还、复征兴元指挥二十四疋。各千户卫镇抚二十疋,百户所镇抚十六疋;征定西、兴元、应昌指挥二十疋,千户卫镇抚十六疋,百户所镇抚十二疋;遍赏守御、未出征指挥文绮及帛十六疋,千户卫镇抚十二疋,百户所镇抚八疋;诸军士除在逃不赏外,每人赏银十两、钱六千。赏陕西行省所属守御将士,诏曰: 兰州乃西北重地,近因大将班师,元将王保保乘隙攻城,指挥张温奖励将士,坚壁固守,屡出挑战,大振军威,元兵力屈。又闻大军入关,彼遂敛兵遁去,以此保障关中一方以安,其功最大。指挥每人赏文绮帛十四疋,千户卫镇抚十二疋,百户所镇抚十疋。围城之日在内守御军士,不论新旧,总旗人赏白金十两,小旗九两五钱,军人九两。

不久又封中书右丞汪广洋为忠勤伯,御史中丞兼弘文馆学士刘基为诚意伯,皆赐诰命。兹录给刘伯温的诰命如下:

朕观诸古俊杰之士,能识真主于草昧之初,效劳于多难之际,终成功业,可谓贤知者也,汉之张子房、诸葛亮独能当之。朕兵至括苍,前御史中丞刘基挺身来归,委质事朕,累察乾象,多效谋猷,特加尔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

同时,补充完善了大都督府编制和官员,曹国公李文忠领大都督府事,颖川侯傅友德、吉安侯陆仲亨、济宁侯顾时、临江侯陈德、六安侯王志、荥阳侯郑遇春、江阴侯吴良、南雄侯赵庸同知都督府事。

升指挥王成、单发、沐英、何文辉、陈桓、庄龄、王蕳、蓝玉、仇成、金朝兴、费震、王弼、胡德为大都督府都督佥事,子孙世袭指挥。

至此,天下应赏者皆受赏,有功者具得功。文武功臣欢喜不尽,真个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了。

《旧唐书》卷六十五 列传第十五

○高士廉(子履行 真行) 长孙无忌

高俭,字士廉,渤海蓚人。曾祖飞雀,后魏赠太尉。祖岳,北齐侍中、左仆射、太尉、清河王。父励,字敬德,北齐乐安王、尚书左仆射、隋洮州刺史。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并称先达,与士廉结忘年之好,由是公卿藉甚。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见太宗潜龙时非常人,因以晟女妻焉,即文德皇后也。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为司法书佐。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长真仅以身免,余众尽降。及萧铣败,高祖使徇岭南。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时太宗为雍州牧,以士廉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亲敬之。及将诛隐太子,士廉与其甥长孙无忌并预密谋。六月四日,士廉率吏卒释系囚,授以兵甲,驰至芳林门,备与太宗合势。太宗升春宫,拜太子右庶子。

贞观元年,擢拜侍中,封义兴郡公,赐实封九百户。士廉明辩,善容止,凡有献纳,搢绅之士莫不属目。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附士廉以闻,士廉寝而不言,坐是出为安州都督,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须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遗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结庵涧曲。夏则裸形,冬则树皮自覆,人有赠遗,一无所受。每为芒履,置之于路,人见之者,曰:"朱居士之履也"。为鬻米置于本处,桃椎至夕而取之,终不与人相见。议者以为焦先之流。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

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五年,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仍封一子为县公。奖鉴人伦,雅谙姓氏,凡所署用,莫不人地俱允。高祖崩,士廉摄司空,营山陵制度。事毕,加特进、上柱国。是时,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士廉与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士廉乃类其等第以进。太宗曰:"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冠盖,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间,则多邀钱币。才识凡下,而偃仰自高,贩鬻松槚,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祗缘齐家惟据河北,梁、陈僻在江南,当时虽有人物,偏僻小国,不足可贵,至今犹以崔、卢、王、谢为重。我平定四海,天下一家。凡在朝士,皆功效显著,或忠孝可称,或学艺通博,所以擢用。见居三品以上,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我今特定族姓者,欲崇重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昔汉高祖止是山东一匹夫,以其平定天下,主尊臣贵。卿等读书,见其行迹,至今以为美谈,心怀敬重。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遂以崔干为第三等。及书成,凡一百卷,诏颁于天下。赐士廉物千段,寻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二年,与长孙无忌等以佐命功,并代袭刺史,授申国公。其年,拜尚书右仆射。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辄焚稿,人莫知之。摄太子少师,特令掌选。

十六年,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寻表请致仕,听解尚书右仆射,令以开府仪同三司依旧平章事。又正受诏与魏徵等集文学之士,撰《文思博要》一千二百卷,奏之,赐物千段。十七年二月,诏图形凌烟阁。十九年,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皇太子下令曰:"摄太傅、申国公士廉,朝望国华,仪刑攸属,寡人忝膺监守,实资训导。比听政,常屈同榻,庶因谘白,少祛蒙滞。但据案奉对,情所未安,已约束不许更进。太傅诲谕深至,使遵常式,辞不获免,辄复敬从。所司亦宜别以一案供太傅。"士廉固让不敢当。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因叙说生平,流涕歔欷而诀。

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太宗又命驾将临之,司空玄龄以上饵药石,不宜临丧,抗表切谏,上曰:"朕之此行,岂独为君臣之礼,兼以故旧情深,姻戚义重,卿勿复言也。"太宗从数百骑出兴安门,至延喜门,长孙无忌驰至马前谏曰:"饵石临丧,经方明忌。陛下含育黎元,须为宗社珍爱。臣亡舅士廉知将不救,顾谓臣曰:'至尊覆戴恩隆,不遗簪履,亡殁之后,或致亲临。内省凡才,无益圣日,安可以死亡之余,辄回宸驾,魂而有灵,负谴斯及。'陛下恩深故旧,亦请察其丹诚。"其言甚切,太宗犹不许。无忌乃伏于马前流涕,帝乃还宫。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文献。士廉祖、父洎身,并为仆射,子为尚书,甥为太尉,当代荣之。六子:履行、至行、纯行、真行、审行、慎行。及丧柩出自横桥,太宗登故城西北楼望而恸。高宗即位,追赠太尉,与房玄龄、屈突通并配享太宗庙庭。

子履行,贞观初历祠部郎中。丁母忧,哀悴逾礼。太宗遣使谕之曰:"孝子之道,毁不灭性。汝宜强食,不得过礼。"服阕,累迁滑州刺史。尚太宗女东阳公主,拜驸马都尉。十九年,除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无几,遭父艰,居丧复以孝闻,太宗手诏敦喻曰:"古人立孝,毁不灭身。闻卿绝粒,殊乖大体,幸抑摧裂之情,割伤生之累。"俄起为卫尉卿,进加金紫光禄大夫,袭爵申国公。永徽元年,拜户部尚书、检校太子詹事、太常卿。显庆元年,出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先是,士廉居此职,颇著能名。至是,履行继之,亦有善政,大为人吏所称。三年,坐与长孙无忌亲累,左授洪州都督,转永州刺史,卒于官。

履行弟真行,官至右卫将军。其子典膳丞岐,坐与章怀太子阴谋,事泄,诏付真行令自惩诫。真行遂手刃之,仍弃其尸于衢路。高宗闻而鄙之,贬真行为睦州刺史,卒。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其先出自后魏献文帝第三兄。初为拓拔氏,宣力魏室,功最居多,世袭大人之号,后更跋氏,为宗室之长,改姓长孙氏。七世祖道生,后魏司空、上党靖王。六世祖旃,后魏特进、上党齐王。五世祖观,后魏司徒、上党定王。高祖稚,西魏太保、冯翊文宣王。曾祖子裕,西魏卫尉卿、平原郡公。祖光,周开府仪同三司,袭平原公。父晟,隋右骁卫将军。无忌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文德皇后即其妹也。少与太宗友善,义军渡河,无忌至长春宫谒见,授渭北道行军典签。常从太宗征讨,累除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于是奉旨密召房玄龄、杜如晦等共为筹略。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太宗升春宫,授太子左庶子。及即位,迁左武候大将军。贞观元年,转吏部尚书,以功第一,进封齐国公,实封千三百户。太宗以无忌佐命元勋,地兼外戚,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其年,拜尚书右仆射。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太宗召萧瑀及无忌问曰:"北番君臣昏乱,杀戮无辜。国家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今欲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二途不决,孰为胜耶?"萧瑀曰:"兼弱攻昧,击之为善。"无忌曰:"今国家务在戢兵,待其寇边,方可讨击。彼既已弱,必不能来。若深入虏廷,臣未见其可。且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太宗从无忌之议。突厥寻政衰而灭。

或有密表称无忌权宠过盛,太宗以表示无忌曰:"朕与卿君臣之间,凡事无疑。若各怀所闻而不言,则君臣之意无以获通。"因召百僚谓之曰:"朕今有子皆幼,无忌于朕,实有大功,今者委之,犹如子也。疏间亲,新间旧,谓之不顺,朕所不取也。"无忌深以盈满为诫,恳辞机密,文德皇后又为之陈请,太宗不获已,乃拜开府仪同三司,解尚书右仆射。是岁,太宗亲祠南郊,及将还,命无忌与司空裴寂同升金辂。五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四人,以元勋各封一子为郡公。七年十月,册拜司空,无忌固辞,不许。又因高士廉奏曰:"臣幸居外戚,恐招圣主私亲之诮,敢以死请。"太宗曰:"朕之授官,必择才行。若才行不至,纵朕至亲,亦不虚授,襄邑王神符是也;若才有所适,虽怨仇而不弃,魏徵等是也。朕若以无忌居后兄之爱,当多遗子女金帛,何须委以重官,盖是取其才行耳。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公等所知,朕故委之台鼎。"无忌又上表切让,诏报之曰:"昔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齐桓得管仲而为五伯长。朕自居藩邸,公为腹心,遂得廓清宇内,君临天下。以公功绩才望,允称具瞻,故授此官,无宜多让也。"太宗追思王业艰难,佐命之力,又作《威凤赋》以赐无忌。其辞曰:

有一威凤,憩翮朝阳。晨游紫雾,夕饮玄霜。资长风以举翰,戾天衢而远翔。西翥则烟氛闭色,东飞则日月腾光。化垂鹏于北裔,驯群鸟于南荒。殄乱世而方降,应明时而自彰。俯翼云路,归功本树。仰乔枝而见猜,俯修条而抱蠹。同林之侣俱嫉,共干之俦并忤。无恒山之义情,有炎洲之凶度。若巢苇而居安,独怀危而履惧。鸱鸮啸乎侧叶,燕雀喧乎下枝。惭己陋之至鄙,害他贤之独奇。或聚咮而交击,乍分罗而见羁。戢凌云之逸羽,韬伟世之清仪。遂乃蓄情宵影,结志晨晖,霜残绮翼,露点红衣。嗟忧患之易结,叹矰缴之难违。期毕命于一死,本无情于再飞。幸赖君子,以依以恃,引此风云,濯斯尘滓。披蒙翳于叶下,发光华于枝里。仙翰屈而还舒,灵音摧而复起。眄八极以遐翥,临九天而高峙。庶广德于众禽,非崇利于一己。是以徘徊感德,顾慕怀贤。凭明哲而祸散,托英才而福全。答惠之情弥结,报功之志方宣。非知难而行易,思令后而终前。俾贤德之流庆,毕万叶而芳传。

十一年,令与诸功臣世袭刺史。诏曰:周武定业,胙茅土于子弟;汉高受命,誓带砺于功臣。岂止重亲贤之地,崇其典礼,抑亦固磐石之基,寄以藩翰。魏、晋已降,事不师古,建侯之制,有乖名实。非所谓作屏王室,永固无穷者也。隋氏之季,四海沸腾,朕运属殷忧,戡翦多难。上凭明灵之祐,下赖英贤之辅,廓清宇县,嗣膺宝历,岂予一人,独能致此!时迍共资其力,世安专享其利,乃睠于斯,甚所不取。但今刺史,即古之诸侯,虽立名不同,监统一也。故申命有司,斟酌前代,宣条委共理之寄,象贤存世及之典。司空、齐国公无忌等,并策名运始,功参缔构,义贯休戚,效彰夷险,嘉庸懿绩,简于朕心,宜委以藩镇,改锡土宇。无忌可赵州刺史,改封赵国公;尚书左仆射、魏国公玄龄可宋州刺史,改封梁国公;故司空、蔡国公杜如晦可赠密州刺史,改封莱国公;特进、代国公靖可濮州刺史,改封卫国公;特进、吏部尚书、许国公士廉可申州刺史,改封申国公;兵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可陈州刺史,改封陈国公;刑部尚书、任城郡王道宗可鄂州刺史,改封江夏郡王;晋州刺史、赵郡王孝恭可观州刺史,改封河间郡王;同州刺史、吴国公尉迟敬德可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并州都督府长史、曹国公李勣可蕲州刺史,改封英国公;左骁卫大将军、楚国公段志玄可金州刺史,改封褒国公;左领军大将军、宿国公程知节可普州刺史,改封卢国公;太仆卿、任国公刘弘基可朗州刺史,改封夔国公;相州都督府长史、鄅国公张亮可澧州刺史,改封郧国公。余官食邑并如故,即令子孙奕叶承袭。

康熙三位皇后的生平介绍

1、孝诚仁皇后,(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满洲正黄旗人,辅政大臣索尼孙女,领侍卫内大臣赫舍里·噶布喇之女,一妹平妃。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大婚,时年11岁。康熙八年生嫡长子承祜,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死,四岁未序齿。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诞育嫡次子胤礽时因难产崩逝,是年仅有21岁。

2、孝懿仁皇后(?-1689年),佟佳氏,满州镶黄旗人,康熙帝第三任皇后,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女,世祖孝康章皇后亲侄女,因此也是康熙帝的嫡亲表姐妹,同父异母妹妹悫惠皇贵妃。康熙朝首位贵妃,首位皇贵妃。第三任皇后。清代第二位佟佳氏皇后。

3、孝恭仁皇后(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乌雅氏,康熙帝妃嫔,雍正帝生母,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

康熙十二年(1673年)入宫,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1679年)晋封为德嫔。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为德妃。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皇七女。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九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禵。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

扩展资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

皇后(4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追封)。

皇贵妃(3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悫惠皇贵妃佟佳氏。

贵妃(1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参考资料:爱新觉罗·玄烨-百度百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宣力》之后,是否受益匪浅呢?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敬请关注一品玉知识网

评论